Meeting Skill
1.Necessity
必要性:非開會不可時,才開會。無意義的會議,不僅浪費時間,且會侵蝕人心。
有些芝麻小事,或是一個人想跟十個人不會有什麼差異的東西,請不要開會。可以用寫一封信,完整交代的事,請不要開會。這樣說或許有點誇張,但身為領導者的你,必須要了解一件事「浪費別人的時間,是謀財害命,浪費自己的時間,是慢性自殺。」
很多時候,我們是需要腦力激盪,但更多的時候,我們正在浪費時間,開著無意義的會(或意義不大的會)。 身為一個領導者,你必須要能評估,這個會議的效益有多高,是否真的需要舉行。衡量會議效益,只是第一層想法,會議舉辦的內涵效果,如連結人心等,亦須加入考量。
2.Agenda making
議程一定要先出來,在開會前24小時寄出,讓與會人知道今天到底要幹嘛,有些準備。雖然有些人都只是看看,但不要小看大腦的能力,即使只是看過一眼,沒有思考議程內容,在平時或睡覺時,大腦都可能幫我們整理所需資訊,讓每人腦中有點資訊可以使用。
此舉動可以減少每項議程剛開始的空白,到場才開始想,這東西根本不叫開會。
再者是時間安排,每個議程,主持人都必須設想最多可以討論多久,以免浪費太多時間。我的經驗是兩個小時為限,超過某個時間後,後面幾乎都在空轉。
3.Participation
與會人的參與是會議的重點,如果大家來都不說話,那有什麼用?相反的,有時候會有某些人的聲浪特別大,總是某幾個人再說話,身為領導者的你,不能把發言次數當成參考價值比重。同時記得push尚未發言的成員,請求他們的建議及想法。不然說難聽一點,你幹嘛叫他來?(這也牽扯到前面所說的侵蝕人心和team bonding。試想,當每次會議你都沒有參與感,你還會想參加會議嗎?)
或許是我們的文化環境或教育所導致,大多數人很少主動發言,都需要人家推一把,才願意把心中想法吐出,這點會議召集人需注意。每個想法都是有用的,且有時重點不是在想法本身,而是想法可以引出更多的想法。
4.Time management
常常我們都會遇到一個問題,就是鬼打牆,在某項議程上浪費太多時間。前三十分鐘討論出來結果,跟討論到兩小時的結果,沒有太大的差異,而成員已經卡腦到爆炸。
身為會議主持人,你要能看出現在與會人士的狀態,是否已疲憊,是否該換個議程來活絡神經。切記,需要有時間限制,一到就馬上切掉進入別項議程,不要讓預計兩小時的會,開到四小時。
5.Conclusion&Next meeting time
開會最好笑的事,是自以為討論了很多東西,但沒人做出結論,後續什麼事情都沒有發生。
作出結論非常重要,簡潔、要點,讓每個人都知道這次會議發生什麼事,且每個人後續負責什麼事。同時約定下次的會議時間,因為當大家離開會議場地後,要在統計大家方便的時間,就得花上許多時間,趁著大家都在的時候,花個三分鐘決定吧!
Team management
我整理出一般可能遇到的問題,如下八類。
- Team Bonding (團隊凝聚力)
- Delegation (授權問題)
- Time management (時間管理)
- Information Delivering (資訊傳遞)
- Training/Education (訓練/教育)
- Tracking (進度追蹤/回報)
- Planning& Execution (策劃和執行)
- Leadership style (領導風格)
分兩個部分。 1.Team management 2.Meeting skill。
我把團隊管理需要的元素,化為下圖。
Team management
身為組織的領導階層,最重要的是思考,無論是邏輯思考、策略擬定和了解人心。
1. Well-planning
良好且完整的計劃,毫無疑問是第一步,但今天要討論的不是你該如何做plan,而是團隊管理。所以最基本的year plan和Budget plan不再討論範圍,身為領導者的你,至少必須要有Education plan和針對成員個別需求所擬好的計劃。
每個部門負責不同的業務,也有不同能力、技巧需要學習,雖然大部分需要的能力是通則,適用於各部門,但重要性會有差異,身為該部門VP的你,要了解該學什麼,以及先學什麼。
2.Coherence
凝聚力:讓成員有認同感、存在感、使命感的重要部分。其實就是你所塑造出來的組織文化。
每個人個性不同,價值觀不同,所以你所塑造出來的文化也會不同,沒有對錯,沒有好壞,只有適不適合你和你的團隊。常見的問題是,因為私底下太好,所以在公事部分,沒有辦法分明,或是不好意思給壓力去check目標達成率。
我的經驗是,設定一些Team Rules並且嚴厲執行,當違規時,適時有些小懲罰。Team Rule不是你說了算,需要全體成員討論,當有了共識,且是共同決議時,通常會比較願意去遵守。重要的是,身為領導者的你,如違反Team Rule,必須受一樣的懲罰或者更重,來顯示你對你們決策的尊重。(你的成員也可能因此更尊重你)
而其他凝聚力的建立與維持,就得靠你持之以恆地去做了。例如平時多關心你的成員,而不是見面就談公事,打造一個可以實話的氛圍,開會時絕不遲到,設定一首部門歌,隨便你想的到的東西,都有可能為你們團隊的凝聚力多增加一份力量。
而回歸到根本上,就是讓每個成員認為自己歸屬於這個Team,而不是有沒有我都沒差。能做到這點,團隊就會很有凝聚力了。
3.Goal setting
通常有兩種方式,1.領導人設定Goal讓成員達成。2.讓成員自行設立。
我兩種都試過,以我個人的經驗,1是比較好的,因為別人給的壓力比較難拒絕,自己設定的目標,就像新年願望一下,過一陣子就如煙飄散了。但如果你認為某些成員主動性夠,他很想自己設超越,當然也是沒問題,不過你得衡量可行性就是了。
同樣,在這裡要講的不是最一般的Goal setting,而是要跨越大家都想的的第一層思考,到第二層思考。除了業務目標外,你是否曾經關心你的成員他/她的未來想要幹嘛?他們加入組織想幹嘛?在大學想得到什麼?在職涯上有什麼期待?或者他們有什麼夢想?
脫離了這個組織,我們都是大學生,都有自己想做的事,試著和他們設定人生的目標吧!
4.Delegating
授權:
在這裡我們常常聽到成員反應沒有學習點,很大的原因就是幹部們自己做太多。身為領導階層,細部執行工作已經不是你的任務,我知道如果由你來做,你會做得很快且完善,但你剝奪了其他人權利,我們都還是學生,我們進來學習、挑戰自己,而每個階段有每個階段的學習點,你可以身為Team leader,Vice President,還在做Member做的事,你確實還是會學到東西,但那已經不是你該學的了,好好利用你的職位,去學領導者該做的事吧!
5.Tracking
大部份我們使用PA(Performance Assessment)來追蹤成員們的工作進度。這部分最好是定一個固定時間,請成員們自行上網填寫,當然不是填寫完就算了。PA的重要性是了解他們未能達成目標的原因,及時給予協助。
6.Personal Feedback
到了最後的部分,你做了那麼多的準備,從Plan開始.......到現在,你必須要去了解你的成員覺得成效如何(所以這時候,組織文化和機制就很重要,他們是否能說真話?還是跟你打太極),而不是活在自己的幻想世界裡。第二點是,身為領導者的你,已經要能看到你的成員缺少什麼。且不要吝嗇於給於稱讚,和告訴他能改進的點。我們都有自己看不到的東西,需要旁觀者的想法來使我們看得更清楚。記住,你需要雙向的Feedback。一對一會是比較好的做法,且先說做得好的地方,再說可改進的部分。
領導這件事(二)
第三階段「你的成員想要什麼?」
為什麼我說好的領導著重在這部分?因為身為領導人的你,你最需要做的是策劃、謀略。
而大量的工作細項執行,則由成員負責,我不是說你不用顧執行面了,而是你必須讓執行發生。
而當你不了解你的成員時,當你滿腦子只有“自己的計劃”,“自己的願景”,而不顧那些實際讓事情發生的成員時,事情可能會發生很慢,且永遠達不到你想要預期,因為他們只是被“叫去做某些事”,他們不了解你策略背後的動機,也沒有被分享去完成同個願景。
這就牽扯到我們和營利組織不同的地方,我們是學生,且我們為組織付出心力,沒有領取薪資。(但實際上我們得到的報酬就是領導經驗、實務經驗和一切與人相關的事物)因為我們沒有領取薪資,所以支持我們在這個組織的,就是我們是否認同這個地方,願不願意一起打拼下去。
這時,了解你的成員就十分重要,不要只把他們當作一個"Member",盡你的全力去了解他加入組織的目的,他想在組織學到什麼?他未來的規劃?他有什麼夢想?甚至他的家庭狀況。
你必須盡力去了解一個人,讓完成你們的願景同時,同時完成他所達到的,這是我心目中理想的領導模樣。且這樣他在未來做出的所有行為,你才會有個推理的依據,而不會產生誤解。
記住,在你個人方面,你必須在內心認同你們是夥伴關係,而“不是上下屬”。而在成員方面,你必須贏得他們大量的尊敬,使他們信服于你,使表面看起來,你們“像上下屬”。
從頭回顧三點。
1.你的組織想做什麼?(同時釐清達成的方式)
2.你想要做什麼?
3.你的成員想要什麼?
綜合出來就是你的領導方向。
(下篇會開始探討Team management)
領導這件事(一)
前幾天有榮幸回去AIESEC分享領導和管理的經驗,雖然自己的領導管理經歷不長,但還是在那一年多裡,留下了一點痕跡。於是想把那天所進行的簡報內容,化為一篇文章,給有興趣的人做參考。
Here We Go!
在探討領導之前,我們先來看看,有那些人是領導者?
相信上面四位大家都不陌生,所以可以看出,領導者的範疇很廣,不只是我們社會觀感的“好人”才是領導者,恐怖組織也需要領導者。所以不要把自己侷限住了,認為自己不適合領導。(因為你也可能是下個賓拉登! 誤)
當我們有了這小小的心靈釋放後,到了下一步,你想成為怎樣的領導人?或者說,你會成為怎樣的領導人?
首先也是最重要的一點,你必須了解「你的組織想要做什麼」?
我簡單分四種:營利、非營利、政府、非政府。
但由於政府不在討論範圍內,於是先不管。
來看營利和非營利,一般第一個反應是,營利組織(如一般企業)的目的就是賺錢啊,所以我的組織就是想賺錢而已! Wrong!
營利和非營利只是一種屬性,任何組織都有自己想完成的事情,長遠的叫Vision(願景),某個階段內的叫Mission(使命)。
以下兩個例子:
可口可樂:
讓全球人們的身體、思想及精神更加怡神暢快。
讓我們的品牌與行動不斷激發人們保持樂觀向上。
讓我們所觸及的一切更具價值。
Here We Go!
在探討領導之前,我們先來看看,有那些人是領導者?
Steve Jobs (企業領導者)
馬英九(國家領導者)
希特勒(獨裁政權領導者)
賓拉登(恐怖組織領導者)
相信上面四位大家都不陌生,所以可以看出,領導者的範疇很廣,不只是我們社會觀感的“好人”才是領導者,恐怖組織也需要領導者。所以不要把自己侷限住了,認為自己不適合領導。(
當我們有了這小小的心靈釋放後,到了下一步,你想成為怎樣的領導人?或者說,你會成為怎樣的領導人?
首先也是最重要的一點,你必須了解「你的組織想要做什麼」?
我簡單分四種:營利、非營利、政府、非政府。
但由於政府不在討論範圍內,於是先不管。
來看營利和非營利,一般第一個反應是,營利組織(如一般企業)的目的就是賺錢啊,所以我的組織就是想賺錢而已! Wrong!
營利和非營利只是一種屬性,任何組織都有自己想完成的事情,長遠的叫Vision(願景),某個階段內的叫Mission(使命)。
以下兩個例子:
可口可樂:
讓全球人們的身體、思想及精神更加怡神暢快。
讓我們的品牌與行動不斷激發人們保持樂觀向上。
讓我們所觸及的一切更具價值。
Google:
Google 的使命在於匯整全球資訊,供大眾使用,使人人受惠。
所以即使是營利組織,也有各自想達成的願景,不只有「賺錢」這麼單純。
_______________________
回到今天要談論的組織,社團法人國際經濟商管學生會(AIESEC)。
而這個非營利組織的Vision是:「世界和平及發展人類潛能」。
於是我們要開始回想,我們的組織透過那些方式來達成這兩件事?
釐清這個問題後,到了下個階段,現在身為領導職位的你,無論你是帶3~5個人的Team Leader,還是帶整個部門的10~25人Vice President,或帶領整個分會100人的President,「你本身想透過這個職位做什麼」?
因為每個人加入組織的動機不同,所以帶領出來的風格,也會有差異。(但還是會跟著組織願景走)ex:有人對領導有興趣/有人對文化交流有興趣/有人對辦活動有興趣/有人只是來交朋友。
無論你想做的是什麼,你在當初寫政見的時候一定有想過,邏輯不通的,應該也被面試官退過不少次。不斷的問自己,和內心深處的自我對話,想清楚你到底為何想留這個非營利組織付出,切記不要草率的說出一些冠冕堂皇的話來說服自己,因為這是你未來迷惘的時候,支持你的動力。 (俗話說,莫忘初衷就是這個意思啊~~)
而我個人認為,好的領導著重在第三個階段,「你的成員想要什麼?」 (待續)
(由於版面問題,我會拆成數篇撰寫)
Warren Buffett & Bill Gates 的談話
在還沒研究巴菲特之前,其實最先知道的是他的合夥人Charlie Munger,當初大二因緣際會在圖書館看到他的「窮查理的普通常識」 ,書中所提的多元思維模型,使我醍醐灌頂,受益良多,推薦大家去看。
(前情提要結束)
巴菲特和比爾蓋茲,全世界最有錢的兩人,雖然差了二十五歲,但卻是忘年之交的他們,最讓我們所知的是一個在科技(Microsoft),一個在投資(Berkshire Hathaway),取得了巨大的成功。但常被人遺忘的是,他們也是全世界極其投入慈善事業的兩人,「取之於社會,用之於社會」是兩人的共識。比爾蓋茲卸下CEO, 花更多的時間經營基金會(並非完全退出MS),巴菲特則是把他財富的99%捐了出去(大部分到了蓋茲基金會)。
有蠻多東西想分享的,但這樣慢慢打下去,連我自己都會沒耐心看下去,影片中其實只能看到一部份的巴菲特,當然只透過書籍,也不能說徹底了解這個人,但大致的輪廓是有的。所以直接分享幾句我個人覺得很棒的銘言。(不含投資部分)
- 我是跳著踢踏舞去上班的,所以每次我聽到有人說「我打算先做這個工作十年,然後再去......」,我都好替他擔心,因為這好像你打算守身如玉,到了老年再來享受男歡女愛。
- 良好的聲譽需花一生的時間去建立,但只要五分鐘就能破壞殆盡。
- 組織精簡讓我們把時間花在管理業務上,而不是互相管理對方。
- 真正優秀的主管不會一覺醒來就發下宏願說:「今天我要來削減成本。」難不成他會一覺醒來決定今天好好呼吸?
- 營運成本早已居高不下的企業,主管多半本領過人,還是能找到增加成本的新辦法。
- 你應該投資傻瓜也能經營的企業,因為有朝一日必定會出現一個這樣的傻瓜。
- 除非能獨立思考,否則永遠做不好投資。事實上,你不會因為別人表示贊同就變對或錯;你之所以正確是因為掌握對的事實和推論,到頭來那才是關鍵。
此外他給年輕人的建議,最出名的莫過於這兩個。
1.做你熱愛的事情(幾乎全世界的名人都給了這個建議)
2.和你喜歡的人工作
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
而最讓我敬佩的是,
巴菲特的「節儉」。穿著老西裝、住著幾十年前買的房子、開著一台老車。
巴菲特的「感恩」。從下面短短的一小時談話中,他大概說了一千次他很幸運。
巴菲特的「正直」。雖然只能從資訊上判讀,但可以看出這個人真誠正直。
若干年前,他曾被控而要上法院,他老人家竟然就自己去了,沒有請律師! (當初我看到這段我還笑了)還有現在的Buffett Tax,他建議美國政府要對富人多收點稅,因為稅制太不公平。
在看了有關他的書籍、影片後,真心覺得他有許多值得我們學習的地方,建言背後也留了許多思考空間。
廢話不多說,讓我們來歡迎 Warren Buffett & Bill Gates !!!
「短暫的」生命,你想擁有什麼?
最近每次要寫網誌,就有點煩惱,深怕看的人覺得怎麼主題和內容都大同小異。
但其實又想寫些什麼出來,把我的思緒記錄下來。
也是因為Facebook這個雙面刃,我希望利用社群工具,讓我的文章能感動那萬分之一人。
但同時,我似乎也被它所綁住。 我不想去討好其他人,而變得不像我自己。
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
隨著科技發展,我們有了line、what's app後,是不是越來越少撥電話了,去聽聽彼此的聲音。
人與人的連結,因社群工具,似乎可以更頻繁得來往,但也更淺薄。
最近聽著朋友的故事,食品檢驗出各種不安,我們的生命看似因生醫技術發展而延長,但也可以迅速隕落。
生命真的好短,我們看似有八十年的歲月,但也可能下禮拜就被檢驗出某種癌症。
到了那時,你還會過你現在追尋的生活嗎?
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
我一直在想一個問題,為什麼人們一直盲目的追求工作。
我不是說我們不應該去工作當米蟲。人活著,的確需要錢來支撐。
就像其它動物一樣,他們必須每天覓食。
人們追求無盡的財富,超出自己所需要的,意義又是什麼?
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
再次提到夢想,我曾問過我的父母年輕時的夢想,我媽跟我說「她那時只想趕快去工作,賺錢養家」,最後她還補了一句,「怎樣?酷吧」。
我只想說,我很幸運,我們這世代的人,也很幸運。
大部份的我們,不需要賺錢養活家裡,但我們的目標總是為了我們自己,為了自己而活著。
雖然很多的數據表示,我們目前的環境很競爭,也頗苛刻,但其實我們都很幸運。
巴菲特很喜歡說一個比喻,叫做「娘胎的樂透」。
他說,我們這輩子其實很靠運氣,因為從出生就開始了,一個人出生在肯亞或者在美國,已經決定了他大部份的人生。
我不知道其他人怎麼想,但我覺得自己能生在台灣,也算中了樂透了,至少我還能坐在這裡,打打文章,分享觀點。
而話到這裡,再回到父母身上,其實他們的夢想,已經是我們了,他們放棄了其他追求,只求我們平安快樂成長。他們或許有時叨擾,殷切叮嚀,也是出於愛,雖然我有時也覺得不耐。
又回到巴菲特(不好意思最近剛看完巴菲特傳),他也曾說一句,
「到我這個年紀的時候,衡量成功的標準不是別的,而是你希望他/她能愛你的人當中,有多少人真的愛你。」
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
你可以來趟流浪,你可以創業,你可以到投資銀行上班,坐擁高薪,名車名錶名鞋,幾百億身家。
但我想還是需要愛,而愛這東西,似乎不是你收得越多你會越感幸福,而是你付出多少。
我是個成天在胡思亂想的年輕人,雖然不敢說完全樂在其中,但一直問自己生命的意義是什麼,且不斷的實行它,是個還蠻有趣的過程。
在你短暫的生命裡,你想擁有什麼呢?
別誤把「別人的夢」當成自己的
有時候,我們尋求著成功。
有時候,我們尋求著幸福。
沒有人說兩者會衝突,我們也試著去平衡。
有時候,我們認為,朝著自己目標前進時,總是得捨棄一些東西,使自己專心致志。
有時候,我們想,這樣的人生意義在哪? 於是我們決定去新添一點經驗,去參與不同活動。
看似矛盾,但也不盡然。兩種都是我們期待的,也是可以兼顧的。
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
我常常再想,我是誰,我為何存在,人生的意義又在那。
我還不了解,也許我一輩子也不會知道。每個人也有各自的定義。
但我想像的生命意義:
「在體驗人生的同時,盡可能的幫助身邊的人」
是我目前可以理解的程度。
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
我覺得我是個很幸運的人,我也試著開心過每一天,學著不要後悔。
人生不能彩排,人生只有一次,這些話一再聽,或許覺得無趣,但也很中肯。
其實每次再寫文章時,我唯一想的是,希望有人因此而有所感動。
我一直相信,「改變自己」是最簡單也最難的一件事,簡單的點在於,你可以在一秒鐘就把自己在腦中、心中改造。但你可能需要花上數以年計的時間去實行,讓其表露於外。
比較熟稔的朋友知道,我在上大學前,過的是另外一種生活。
上大學前,我整天都在線上遊戲,朋友都戲稱說網咖是我第二個家。
小學時,我得先去學校附近的網咖投個十塊,玩個四十分鐘的CS,才會去學校。
國中時,成群結黨自以為凶狠,常常上學被訓導主任搜書包,也曾被抓去驗尿。
高中時,差一支小過就可以完成三隻大過的成就,同時獲得免費退學的offer。
上了大學,到了一個新環境,沒有人認識我,不知怎麼了,我只覺自己應該要改變,這是個全新的機會,我想過另外一種生活。
我參與了各式各樣的活動,期待在過程中找到自己。
我不敢說我真的瞭解我自己了,但這幾年的時間經過,我唯一能確信的是,改變是真的可以發生的。
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
有時候,我不太在乎別人怎麼看我。
但有時候,我又很在乎別人眼光。
在正如在這些年,重新了解「聰明」和「努力中提過,其實什麼都不太重要,如果你有一個新想法,你覺得這是你可以做的事情,就不要再想了,就去做,不斷的做。你會知道發生了什麼事。
要學著相信自己,我們可以看很多人的成功經驗、失敗經驗從中學習,但試著不要被他們影響。
別誤把別人的夢當成自己的。
「影集」列表
左為妙警賊探,右為金裝律師 |
平時最常做的休閒就是在吃午餐的時候配上一部影集,娛樂之餘還可以練習英聽能力,可說是一舉兩得、一箭雙鵰、一石二鳥、一帆風順、摸铪仔兼洗褲、福如東海,壽比南山。
要看影集當然得有播放程式,從最早PPS到風行網,現在我都用快播了。
說到這快播真的是很牛逼,想看什麼都有,不只影集,電影也是出的很快。
由於怕違法,所以就不PO連結了,需要的朋友請自行上網搜尋。
列出我覺得還不錯的影集,由於不想破梗壞了各位興致,我只分享我得到的感想。
而我個人偏好都是內容比較帥氣型的,我知道用「帥氣」這個字很怪,總之就像電影類型裡的動作片,節奏比較快,男主角很霸氣、很聰明等等。
看過約三十多部影集後(很多只看幾分鐘就關了),列出我覺得還不錯的給大家參考(純屬個人偏好)。
- 「金裝律師 」(至第三季):這部真的是無敵好看,我已經重看三、四遍有了。從中可以看到各種真實職場的情境,這部笑點也不少,榮登本人影集排行第一名。
- 「福爾摩斯:基本演繹法」(至第一季):看名稱就知道,裡面有偵探的縝密思維,推理能力,我覺得有多少增加日常邏輯能力。這部是美國版的,之前還有英國版的福爾摩斯也還算OK,但就比較老,場景沒那麼現代。
- 「紙牌屋」(至第一季):在講白宮的政治鬥爭,很多權謀的內容。
- 「善惡雙生」(至第一季):一位有雙重人格的醫生,兩方心理的對決。
- 「妙警賊探」(至第四季):好久以前的片了,都不知道該說啥,男主角很帥...
- 「越獄」(全四季):這部應該算是大家都有看過的影集,年代久遠我也寫不出啥感想。
- 「終極審判」(至第一季):再講一美軍艦被迫違反軍規,沒看完,因為之前出太慢。
- 「綠箭俠」(至第一季):算是蝙蝠俠的獵人版。
- 「豪斯醫生」(好多季):一個痞子醫生,也是很久以前看的。
看完這些影集後,有個共同的感想,就是男主角都很帥。
當然之前很火紅的還有「陰屍路」,由於本人懼怕,第一集看沒幾分鐘就關掉了。
「生活大爆炸」、「權力遊戲」也很多人看,但我不太喜歡。
另外女生似乎喜歡「尼基塔」、「吸血鬼日記」,沒涉獵就不多說了。
希望對想看影集,又不知道看啥好的朋友,省下一點時間。
「生活大爆炸」、「權力遊戲」也很多人看,但我不太喜歡。
另外女生似乎喜歡「尼基塔」、「吸血鬼日記」,沒涉獵就不多說了。
希望對想看影集,又不知道看啥好的朋友,省下一點時間。
為什麼你應該「走出去」
昨天很開心能和幾位台科大的同學聊聊在大陸的經驗,進行約莫兩個小時的訪談。
而最後問到了:「經歷這段交換學生,對我有什麼轉變或改變?」
當下我給予了答覆,但回家後我仍在想這個問題。
我在想,真正的轉變及改變是什麼?除了之前在旅行的秘密中,讓我知道生命的多樣性是其中一點,除此之外我想是「生活習慣的改變」和「清晰的思考時間」。
在經歷過大陸這半年的期間,我對於日常生活的物質水準又降低了一些,我不是指我可以不用手機,或是電氣用品,不用吃美食等等。而是對於「需要和想要」這件事情,又有更深的體悟。
記得大一去烏克蘭做國際志工時,我帶著一只超大的行李箱,因為第一次一個人要出國兩個月。我東帶西帶,深怕東西不夠用,以備不時之需不斷在我腦海中出現。
結果是,帶去的東西,大概只用到了一半,回來行李還超重罰款。
那次的旅行讓我看到,原來歐洲人不是每天洗澡的,他們可以一件衣服每天穿,只要出門前噴個香水就好。你或許會說,是因為氣候的關係,所以他們可以這樣做,但其實,我們真的需要每天換洗衣物嗎?大部份應該只是個習慣而已。於是,我的生活模式改變了,但每次說出來都為他人所不齒。就是我不會每天換洗衣物,連內褲如果不是流很多汗,我也幾乎兩天才換一次。
聽起來好像有點髒,在我還沒出去前,我也無法理解。但在我看到原來這種生活方式也可以活的好好的時,我選擇了嘗試。沒有好與壞,我選擇改變我原本的生活習慣,去融合其他民族、文化的方式,過著我覺得不降低生活品質,但更節省的生活。
而這次到了大陸後,見識了驚人的貧富差距,東西部的巨大差異。住過一晚75塊台幣的青年旅社,房間陰暗無光,濕氣霉味混雜,睡過無數次的機場,也睡過路邊。對於認床、挑食這件事情,我已完全無法理解,雖然我在去之前就沒有這樣的困擾,但去了之後可說是更加的趨近小強的生命力阿!
且我發現,原來所有盥洗用品其實沒什麼差異,牙膏、沐浴乳、洗髮精、洗面乳、同樣都是清潔身體的功用,價格卻可以差異到兩三倍,但實際功能有兩三倍嗎?我保持懷疑的態度,我認為這只是些行銷手法,賣的是品牌。道理跟普通包包和名牌包一樣,只是在花小錢的時候,我們卻不自覺的買了名牌的沐浴用品,只因為金額不是很大。
這時反方說法是,便宜沒好貨啊,小心洗了皮膚潰爛!不過能上得了貨架的,基本上不用太擔心,不過還是得嘗試看看才知道就是了。
說了以上這些,不是要表達我多像小強,而是實際走到異地生活後,你才能真正瞭解一個文化,一種生活習慣。
很多事情我們在媒體上可以看到,例如某個地方多貧困,某個地方多奢華,各式各樣的生活方式,在電視、網路上都看得到,
但實際到了當地後,那種體悟,是可以改變你的生活習慣的,因為你真的曾經活過那樣的生活,而更深層的意義是,你的思維有了改變。
第二就是清晰思考時間,出國後,你會有很多的思考時間去想想自己是誰,想做些什麼等等,雖然這件事情我們在台灣就可以做,或許你在外宿的小套房裡也每天做,但到了異地後,思考這件事情變的清晰透徹,因為你脫離了原本的生活圈,你不在侷限在原有的思考範疇裡面了,你可以想得更廣,更天馬行空,超乎你的認知。而且思考的過程中,你也比較平靜。看著不同種族的臉孔,
在一個沒有人認識你的地方,你更容易能找到自己。
我很幸運,可以有這樣的機會出去。如果經濟和個人因素許可的話,我認為走出去是一個投資報酬率很高的一項投資。現在有廉價航空機票,一萬塊可以韓國來回,在加上住宿用青年旅社或當個沙發客,兩萬多塊可以負擔兩三個禮拜的國外旅行(前提是要很省)。與其把錢花在增添行頭、過度娛樂等,把錢存起來出走吧!
(ps:在不行來個島內出走也很不賴啊!)
何不換個「角度」想呢?
最近火紅的角度美女 |
時光飛逝,暑期也即將進入尾聲。八月至今,還沒生出一篇文章,我也差點忘了我有個部落格,最近除了念點小書之外,愛情似乎是主軸。相信苦了長期支持本部落格的廣大群眾(超過2人),在此深感抱歉。
在寫文章的七個月裡,大部份都是我的一些觀念,還有經典人物演講。
當中也曾收到幾名朋友的鼓勵,終於讓我明白我以前年少時在各大論壇所看到的,「您的回覆,是我發文的動力」,這句話有多麼中肯。鑒於還有女性讀者,我就不多做解釋了。
昨天看到FB上有了一段文:
「在美國,3%的大學生願意考公務員;
在法國,是5.3%;
在新加坡,只有2%;
在日本,公務員排在第53位;
在英國,公務員進入20大厭惡職業榜;
而在台灣,近四成想當公務員, 逾五成想考一般行政人員。
俄羅斯前總統梅德韋傑夫說過,一個國家的青年,爭著去當公務員,這說明這個國家的腐敗已嚴重透了。
歐美國家,最宏偉的建築主要是教堂,因為那裡存放著他們的信仰—博愛、自由、平等;
日本,最奢華的建築是學校,因為那裡存放著他們的信仰—知識、技術、進取;
在台灣,最宏偉的建築主要是政府大樓、銀行,因為那裡存放著他們的信仰—金錢、權力、傲慢。」
這讓我回想到前陣子戴勝益先生發表的:「月薪不到四萬的年輕人,不應該存錢,還要跟父母再拿一萬塊」,戴董其實從很早以前就發表這個言論,只是之前是說月薪三萬塊。然後開始一堆人開始炮轟,說這跟晉惠帝何不食肉糜沒啥兩樣,不知人間疾苦,有個有錢老爸當然可以這樣說。
但這段話要傳達的概念應該是,
「我們應該把資源做最有效利用,每月所領到的薪水,不能只有傻傻存在銀行,必須用來投資自己、或其它用途上。」
於是又指向了「思考」的過程和結果。如果我們看到某段言論、某種說法,只用一個角度思考,且深信不已,似乎缺少了一些靈活性,也容易被洗腦。
回到關於公務員的貼文上,四五成的台灣人想考公務員,是怎麼計算,數據是否正確其實也不是那麼重要,因為你永遠找不到答案。重點在於,你是否認為,
當人民只想取得一份穩定薪資的工作,對於社會的前進,是不是件好事?而每個人都想創業,沒人要一份公務員工作時,是不是件壞事? 這才是我們需要去思考的。
當人民只想取得一份穩定薪資的工作,對於社會的前進,是不是件好事?而每個人都想創業,沒人要一份公務員工作時,是不是件壞事? 這才是我們需要去思考的。
每個人物、事件、體驗,本身都不存在特定意義,意義是我們自身加諸的。
所以我們怎麼去想一件事,會比事件本身重要,這和一杯水半滿、半空的故事相同。
所以你現在用什麼角度去看這件事呢?
「學校」是為何產生的?
但有人真正想過為什麼學校為什麼存在嗎?最早為什麼會有學校這個體系?意義又在那裡?
其實我也沒想過,直到這個TED演講。
講者說:現代學校建立在工業革命時,因為我們需要更多的技術工人,我們需要至少懂些科學,懂點基本原理的傢伙來工作。因為更多的工人代表,我可以付更少的工資,也代表每個人都是可以取代的,因為從小到大你課桌椅旁的同學,學的東西都跟你一樣。
你生病不能幹了? OK, 你同學可以幫你做你的工作。
原來我們那麼神聖的教育體制,只是要訓練可以做同一件事的工人!?
原來我們那麼神聖的教育體制,只是要訓練可以做同一件事的工人!?
所以最早的學校就產生在工業時代?當然不是,這個念頭閃過的第一秒,我就用長達數千年的中華文化私塾系統打破了,但本持著追根究底的精神,我還是Google了一下,結果是>>>英國在公元前五百多年就有學校了。
所以這影片的論點錯了? 不,我倒覺得不影響,或許最早的學校不是成立於工業時代,但我們現在的教育體系似乎也很符合講者邏輯。
影片最終是希望我們去思考,為什麼學校的存在,這對於我們或許真的是個好問題,我們都知道義務教育,也知道受教育的好處,但我們(好吧,至少是我)並不曾懷疑它為何存在。
PS: 我在想會不會只是個大型托兒所?
我想起有個人說過:
「在學校裡,兩百個人看同一本書,真是太笨了! 兩百個人可以看兩百本書!」
而這一切其實都不是很重要,任何的論點都源自於主觀意識的思想,沒有什麼東西是絕對客觀的,因為只要從你的腦袋想出來的東西,都是主觀意識,只是有時候集體主觀意識,就似乎變成客觀了。
我還蠻常翹課的,老實說即使在北大也是一樣,我認為參與課程的價值點在於,你有沒有辦法從中學習到任何知識、其他層面得到啓發、亦或人際關係的連結,當我覺得沒有時,我就會把這段時間用來做別的事情。
在台灣時,我還記得我曾問過我同學A一件事:「既然你來課堂都在睡覺或做別的事情,為什麼還要來?不是很浪費時間嗎,騎車過來也得花費油錢,不如在家或其他地方做點事。」
A回答:感覺來了比較心安。
當然每個人有自己的價值選擇,但相同的時間,運用在其他地方會不會更好?
如果我們做某件事情,只是出於某種不安全感,一種不存在的理由,好像有點太可惜了。
雖然不安全感激發了人類許多潛力、動力,但似乎不是這樣運用的,這種不安全感應該用在規劃更遠的未來,使可見的未來疑慮消失,而不是到某個地方坐著。
運用某行銷書籍論點:「人們為何不願意花費身上的錢去買你的產品?是因為他覺得手上的錢比你的產品值錢。」
下次,如果你覺得你的時間比待在某些課堂或其他事情上更有價值時,或許就該運用在其他地方了。
「親情、友情、愛情」
也不知道為什麼,突然想到這三種情感,在人生中的時間長短。
親情似乎是最長久的,從出生到死亡。
愛情似乎是最短的,從戀人到家人後,貌似也變成親情。
友情則介於中間。
反正一切都有關於「愛」
三種情感都建立於愛,而我們所追求的,似乎也只關於愛。
一個人沒有親人愛,戀人愛,朋友愛的人,即使再成功,也變成一種諷刺。
我很愛一句話,「如果你有退休以後想做的事,現在就去做吧。」
人們在追求事業、美滿家庭、好的友情時,有時喜歡繞遠路,現在再為未來準備,只為做現在可以完成的事。
整個網誌初衷其實想寫的詼諧有趣,但因才學疏淺,還是得以正經八百之口吻撰寫,實在失敗。
何時才能像DRE大一樣,充滿智慧,讓人每看必笑啊。
Elon Musk=值得尊敬的可怕實踐力
Elon Musk,被稱作現代鋼鐵人,也被當做下一個Steve Jobs,但我覺得他在做的事情比Jobs更酷一點。
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
大名鼎鼎的鋼鐵俠原型!在全世界最酷的三個領域:互聯網、可持續
Steve Jobs的光環已經隨著他的離去而淡褪,短期內,世上恐怕再難有
這個人就是Elon Musk。
這哥們的神奇之處首先就在於,他在賓大讀本科的時候,就預見到了
但是最令人髮指的是,這哥們是個執行機器,要么不做,要做就做成
創立PayPal
Elon Musk在進入斯坦福大學的第二天,就決定退學創業。聽說過牛人
沒錯,僅僅三年,他當時創立的PayPal開創了網上第三方安全
一般人拿到這兩億美元,應該就可以衣錦還鄉以饗天年了。但是El
先說Tesla Motors
在Tesla Motors之前,電動車就是弱智的代名詞,通用汽車公司的Ch
所有的這些都是在Tesla Motors推出第一款車型Roadster之前。
在解決了高容量電池和高性能電機等關鍵技術問題之後,Tesla
儘管這車要價不菲,但是還是在北美被搶購一空。像我這種對於電動
所有其他的汽車生產廠家都氣瘋了,一個黃毛小子搶在百年老號前面
如果你看到這裡,就覺得Elon Musk以及他的Tesla Motors很了不起了的話,我只能說你太小看Elon了。Ro
Roadster只是一個技術的實驗品,但是初期的實驗技術往往
而真正讓我覺得有譜的是這個影片:買了Tesla之後,解決充電問題時,有兩個選擇。
Free or Fast!這句話讓我整個興奮起來,真的是有點OP。
SpaceX
如果你現在覺得他只是一個成功的商人的話,我只能說你想錯了。
早在他把PayPal賣掉的2002年,當他在里約熱內盧的海灘
他很快發現,阻止人類進行星際探索的重要原因是因為,星際旅行太
搞火箭,這可不是開玩笑,全世界只有屈指可數的幾個國家有可靠的
很多NASA資深的工程師,深感於NASA自阿波羅登月計劃以來
然而現實終究是現實,用Elon Musk自己的話來說:“It looks hard, it's harder than it looks” 。接連三次Falcon 1的試射都失敗了,公司面臨著巨大的經濟壓力,如果第四次還是失
SpaceX的成功也驚動了美國政府,2010年Obama在參
現在所有的電視節目在介紹Elon Musk的時候都會這樣說:世界上只有四個國家掌握了衛星發射和
什麼?你說他像Iron Man(鋼鐵俠) Tony Stark?他就是Iron Man。殊不知Iron Man的導演Jon Favreau就是以他為原型去做這幾部電影的,而且他也邀請了
報導:http://jiaren.org/2012/08/
以下是他在TED的受訪。
為什麼夢想會「不斷改變」?
每個人都有夢想,或者想完成的一些事,基本款是環遊世界、開咖啡廳,相信這兩樣事物是大家都有想過的。環遊世界就不提了,每個人都想去看看不同的世界,體驗不同的文化、美食、景觀。但咖啡廳這件事,如果你根本沒啥在喝咖啡,也沒有很喜歡,只是因為小說、電視、電影的場景的知性氣息,所給你的幻想,還是先做出Business Model後再說吧。
而今天想寫的事情,也是過去旅行中突然來的靈感。
我有一些想完成的事情,姑且稱為夢想。而奇怪的是,我發現,我的夢想似乎過一段時間就會改變,每當這個時候,我都會檢視自己,我會想,為什麼會這樣子,難道我不是一個有毅力的人嗎?還是前一個想法根本就不是我想要的?
經過了兩三次的改變,我發現,我錯了,事情並不是這樣,相反的,因為經歷過的事情越多,懂的事情越多,現實因素的成分考量更多,而使夢想其實經過每次的改變,都逐漸進化。不是指夢想會越來越大,事實上我反而覺得變小了! 這不是對社會妥協,而是更精確了。不如就把它叫做「夢想進化論」吧!
不是每個人都有夢想,也不是每個人都需要一個夢想(雖然我覺得有比較好),因為當我發現夢想也是需要像神奇寶貝這樣進化時,那麼第一步就是,你必須先要有一隻神奇寶貝(指夢想)。用這個童年的卡通為例,感覺有點瞎,但其實蠻符合邏輯的。我們都知道,神奇寶貝當遇到困難或打不過的敵人時,就會進化為下一個階段。如小火龍變火恐龍,再變成噴火龍。如下圖。
所以第一步是什麼?你必須要有隻小火龍,也就是你必須要先有個夢想,有個雛型後,才能慢慢去進化、蛻變。如果你只有一顆寶貝球,每天帶著晃來晃去,你什麼時候才會有一隻超進化的神奇寶貝?(這裡也可以把它當成夢想、專業技能知識或實力)
這說明了設定目標的重要性,當你的人生沒有目標時,相對也會過的比較漫不經心,而雖然設定目標能讓你有系統的前進,也不能代表你未來一定會完成你的夢想或光耀門楣,但總是比較有希望是吧?
我們常常認為三分鐘熱度是不好的事情,但從另一個角度來看,三分鐘熱度或許是件好事。因為它給你了去多元嘗試的一個機會,什麼都去試試看,在我們這個年紀我認為是利多於弊的,當然這也不能變成你定不下來的一個藉口。
物極必反,均衡才是真理,任何好的事物,做的太超過了,都不會有啥好結果。
運動是好的,但過度運動? 蔬果是好的,但只吃蔬果? 追求成就也可以說是好的,而只專注於此?可能會失去更多。
同理,一個好的忠告,大部份時間都是好的,但如果太過於執著於某些人的某些話,也可能束縛著你。
所以當你發現你的夢想一直在變的時候,不要懷疑自己,甚至要感到開心。你還是你,或許從幾歲的小毛頭走到二十幾歲要進社會這十幾二十年,你確實改變很多,但最深處的自己,或許從來就沒變過。
你可能會說,這整篇根本都在瞎扯,但我只想說,
如果負面思考一點幫助都沒有的話,為什麼不正面的去想呢?
每個人的行為和表現,都起源於你有什麼想法,相對於「You are what you Eat」,「You are what you Think yourself」似乎更為貼切。
把一些對你沒有幫助的想法都丟掉吧,換一些新的進去,開始你的「第二人生」!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如果覺得內容值得給你身邊的人看,何不輕輕按下面的圖示,分享給你在乎的人呢?
TED:「推動學習革命」by Ken Robinson
TED: Technology, Entertainment, Design.
Ideas worth spreading. 多棒的一句話。
而大多數的我們,卻很少把自己的Ideas,spread給更多人知道。
害羞、不好意思、膽怯、或是認為自己的想法不夠好,沒有必要讓別人知道。
當我們活過這麼多的年頭後,相信每個人都曾被某本書、某張照片、某個人、某片風景所感動。
但有時不需要很大的計劃,而只需要一句話,我們就能被感動,且改變。
所以不要再小看自己的一言一行了,每個人都有能力為身旁的人創造價值,這無關你的年齡、職業、背景,只關於你有沒有真正行動。
Ken Robinson的演講,我最愛的TED之一,也是促使我對TED喜愛的起因,想起兩年前當我第一次看到這演講時,我在電腦前興奮不已,覺得這個人提倡的想法太對了。
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
影片開頭提到教育需要的並不是Evolution(改良),而是Revolution(徹底改變)。
很對,但也太理想化,事實上大眾沒有辦法接受跳躍式的革新,這影響太多層面了,即使這想法至始至終都是正確的。
很多地方都需要Revolution,但如果有那麼簡單就可以徹底改變,無疑是烏托邦。成本考量還是重點,經費、教師資源、政治問題、家長容忍度。如在台灣,這影響的就是數百萬人,硬要來個Revolution,不大亂才怪。
而重點在於,單靠我們個人的力量,或許沒有辦法去改變整個教育體制,但至少我們可以從改變自己開始。
線性思維使我們照著公式走,不再去考慮更多的可能性,除了可惜還是可惜。
不是每個人都需要上大學,同理也可以推至研究所,但當我們已經在其中時,重點在放後悔和抱怨,對事情一點幫助也沒有,為什麼不動起身來改變?
很多人說他沒有很喜歡自己就讀的科系,而說著某個系好像比較好,當你詢問有沒有試過修過相關的課程,或者乾脆轉系呢? 他卻回答沒有。
我能理解當然不是說轉就轉,得考慮到家庭因素、時間、未來規劃。但如果真的有興趣,嘗試自學或修相關課程,也是一個方式。
最後,Talent(天賦)、Passion(熱情),這兩件事,並不只是單靠停下來想就能得到的。
你必須花時間去思考,曾做過什麼事情,好像做起來很順手,即使遇到困難時也很享受解決問題的過程,那可能就是你的天賦所在。
老實說,我也正在尋找我的天賦,所以我學寫程式,寫部落格,再投入於不同領域的過程中,學習新的思維模式,促使我看得更清晰。
而到底要怎麼找到天賦呢?我在找到你的「天賦」所在,寫下了我的感想。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如果覺得內容值得給你身邊的人看,何不輕輕按下面的FB圖像,分享到你的牆上呢?
我所看見的「台北、香港、上海、北京」
上半年有幸到「香港、上海、北京」三個亞洲重要的城市,雖然在香港、上海只有待上數天,不甚瞭解,但還是有些感觸。
香港:
粵語是主要語言,且說英文有時比中文好,除了因為同學說的香港人不太喜歡大陸人外,香港人中文貌似也沒有很好,說中文當然是可以溝通,但有時字彙使用不同,需要英文輔助。
總體來說最國際化,其實用國際化這個詞有點虛無且廣義,但這裡確實有著最多外國人,多元性很夠。基本物價比其他三個地方都來的高,但免稅的香港,很多知名品牌在這都比台灣便宜,是個shopping的好地方。
土地面積很小,人口密度高到爆炸。幾乎看不到摩托車,我想這是讓城市看起來很整潔的重要因素。東方之珠的稱號當之無愧。
上海:
主要語言使用上海話,且上海人確實有著上海人的驕傲,有時跟他們說中文,也不想理你。穿睡衣上街也顯示他們很愛這地方,且也有意show出我在上海有房子的意思。
其實對這地方不知道該怎麼說,如果要以國際化來說,我會把他排在第二。
外灘很漂亮,萬國建築群,但高樓大廈就是高樓大廈,都市就是那個樣子,也許就差一點外觀設計而已。有趣的是,在上海情色行業的貌似很多,待在上海的日子,每天我在路上都會被問要不要叫小姐,也不知道是我長的比較有需求還是怎樣(攤手),總之皮條客也很大方的介紹他們有什麼服務,算是我覺得比較有趣的。
北京:
中國首都,是一個都市和文化流傳的衝擊地,在北京,還保存著很多的中華文化的遺跡、文物、自然景觀等。如紫禁城(大陸人的故宮)、長城、頤和園、圓明園等較有名景點。
在北京,熱鬧的區域很多,但各熱鬧區中即夾帶著文化保留、或落後區域,也是有趣的一點。 如下
(現代商業區)>(文化保留區)>(未開發區)>( 現代商業區)> (未開發區)> (文化保留區)>(現代商業區)> 未開發區)>(文化保留區)>( 現代商業區)
台北:
不是要唱衰自己,也不是外國的月亮比較圓,但對於國不國際化這件事來說,我個人認為確實不如香港、上海。而相較於北京,由於區域太過零散,不知從何比起好。
特意選了這四張圖,是想表示,其實都市外貌可以大同小異,街景雖然截然不同,但大廈還是大廈,每個城市裡,最大的差異不是硬體,而是軟體。
大陸(當然也不含香港)和台灣最大的差異,還是在人的素質。在台灣,我們沒有從小被灌輸很多意識形態,我們的思想自由,也比較有禮貌,有公民思維。但相對的,因為我們有時太過自由,產生了許多亂象。
以現在台灣的新聞為例,價值幾乎趨於零,每台都是社會新聞、娛樂追星、政黨批鬥。
不是我沒有良心,但每天看著不同人車禍了、被奸殺了、被家暴、誰爆乳搏版面、誰大罵誰等等,有什麼意義嗎?這些人或許應該被關心,但我不覺得這是新聞媒體主要該做的事情。
前幾天吃飯時,也不知道怎麼著,總之有轉到談論性節目,主持人不斷的引用網友和鄉民的話,來做吸睛的標題。(例-網友:XXX,應該拖去槍斃!)然後拿出PTT鄉民的黑底黃字推文。如>>>
讓我不經懷疑,現在新聞節目真的可以這麼鬆散嗎,什麼時候一個come from nowhere的網友,對於一個節目那麼重要,且這太容易去捏造了是吧?
馬克吐溫有句話很諷刺:「我從來不讓上學來耽誤我的學習」
而我現在想說:「我不想讓新聞媒體來阻礙我的資訊吸收」。
但光會批評也是毫無意義的,這邊有我平時會看的閱讀材料,我覺得比台灣大部份新聞有閱讀價值,希望你們也喜歡。
香港:
粵語是主要語言,且說英文有時比中文好,除了因為同學說的香港人不太喜歡大陸人外,香港人中文貌似也沒有很好,說中文當然是可以溝通,但有時字彙使用不同,需要英文輔助。
總體來說最國際化,其實用國際化這個詞有點虛無且廣義,但這裡確實有著最多外國人,多元性很夠。基本物價比其他三個地方都來的高,但免稅的香港,很多知名品牌在這都比台灣便宜,是個shopping的好地方。
土地面積很小,人口密度高到爆炸。幾乎看不到摩托車,我想這是讓城市看起來很整潔的重要因素。東方之珠的稱號當之無愧。
上海:
主要語言使用上海話,且上海人確實有著上海人的驕傲,有時跟他們說中文,也不想理你。穿睡衣上街也顯示他們很愛這地方,且也有意show出我在上海有房子的意思。
其實對這地方不知道該怎麼說,如果要以國際化來說,我會把他排在第二。
外灘很漂亮,萬國建築群,但高樓大廈就是高樓大廈,都市就是那個樣子,也許就差一點外觀設計而已。有趣的是,在上海情色行業的貌似很多,待在上海的日子,每天我在路上都會被問要不要叫小姐,也不知道是我長的比較有需求還是怎樣(攤手),總之皮條客也很大方的介紹他們有什麼服務,算是我覺得比較有趣的。
北京:
中國首都,是一個都市和文化流傳的衝擊地,在北京,還保存著很多的中華文化的遺跡、文物、自然景觀等。如紫禁城(大陸人的故宮)、長城、頤和園、圓明園等較有名景點。
在北京,熱鬧的區域很多,但各熱鬧區中即夾帶著文化保留、或落後區域,也是有趣的一點。 如下
(現代商業區)>(文化保留區)>(未開發區)>( 現代商業區)> (未開發區)> (文化保留區)>(現代商業區)> 未開發區)>(文化保留區)>( 現代商業區)
台北:
不是要唱衰自己,也不是外國的月亮比較圓,但對於國不國際化這件事來說,我個人認為確實不如香港、上海。而相較於北京,由於區域太過零散,不知從何比起好。
特意選了這四張圖,是想表示,其實都市外貌可以大同小異,街景雖然截然不同,但大廈還是大廈,每個城市裡,最大的差異不是硬體,而是軟體。
大陸(當然也不含香港)和台灣最大的差異,還是在人的素質。在台灣,我們沒有從小被灌輸很多意識形態,我們的思想自由,也比較有禮貌,有公民思維。但相對的,因為我們有時太過自由,產生了許多亂象。
以現在台灣的新聞為例,價值幾乎趨於零,每台都是社會新聞、娛樂追星、政黨批鬥。
不是我沒有良心,但每天看著不同人車禍了、被奸殺了、被家暴、誰爆乳搏版面、誰大罵誰等等,有什麼意義嗎?這些人或許應該被關心,但我不覺得這是新聞媒體主要該做的事情。
前幾天吃飯時,也不知道怎麼著,總之有轉到談論性節目,主持人不斷的引用網友和鄉民的話,來做吸睛的標題。(例-網友:XXX,應該拖去槍斃!)然後拿出PTT鄉民的黑底黃字推文。如>>>
讓我不經懷疑,現在新聞節目真的可以這麼鬆散嗎,什麼時候一個come from nowhere的網友,對於一個節目那麼重要,且這太容易去捏造了是吧?
馬克吐溫有句話很諷刺:「我從來不讓上學來耽誤我的學習」
而我現在想說:「我不想讓新聞媒體來阻礙我的資訊吸收」。
但光會批評也是毫無意義的,這邊有我平時會看的閱讀材料,我覺得比台灣大部份新聞有閱讀價值,希望你們也喜歡。
Steve Jobs,2005史丹佛演講。
今天想和大家分享這個經典演講,相信許多人都已經看過了,但我這一兩年重複看了不下二三十次,不敢說每次都有新的體會,但確實每看八九次會有新的瞭解。(不是不斷重播,而是每當有感覺來的時候,我就會很想再開來看)
如果你還沒看過,很開心這將成為你的第一次,下面連結是英文字幕,中文字幕點這。
約莫是大二時,第一次看到這演講。
當時看到他分享的第三個故事「死亡」,他說從十七歲起的三十三年,他每天早晨醒來就問自己說:“如果今天是我生命的最後一天,我還會去做我今天打算做的事嗎?”
當時覺得有點誇張,心想雖然這是一個很好的評斷機制,但怎麼有可能有人會這樣做,因為對於一個十七歲,甚至對於當時二十歲的我來說,死亡看似都離我們很遠(意外事件除外)。
但就在最近,大約就是半年前吧,不知道是畢業將近還是怎樣,只要好幾天都沒幹什麼事情,就覺得自己這樣不太行了。
而此篇的重點是,演講最後的「Stay Hungry, Stay Foolish」,大部份的中文翻譯都變成「求知若飢,虛心若愚」
而Mr.JAMIE則有不同的看法
我覺得很有趣。
因為,再次的我們看到,文化差異會對人們產生多大的影響,單支官方影片(英文字幕)點擊率就有一千七百多萬,而中文字幕隨便假設只有兩百萬人看過,但其中又有多少人真正瞭解美國文化?而把「求知若飢,虛心若愚」當做圭臬,叮嚀自己。
因為,再次的我們看到,文化差異會對人們產生多大的影響,單支官方影片(英文字幕)點擊率就有一千七百多萬,而中文字幕隨便假設只有兩百萬人看過,但其中又有多少人真正瞭解美國文化?而把「求知若飢,虛心若愚」當做圭臬,叮嚀自己。
我不敢確信誰的說法比較正確,畢竟兩種都還是激勵人心的句子,但其中意涵卻相差十萬八千里。
我唯一確信的是,當我們誤解他人文化時,這影響可能是數十萬、數百萬、數千萬的人。
這些年,重新了解「聰明」和「努力」
“你好聰明哦”這句話,相信每個人的小時候,都聽過不少。
算是一種洗腦嗎?我們的教育讓小朋友在對這個世界還一無所知時,相信自己是很聰明的,而這個形容詞的背後,對那時候的我來說,代表著我可以比別人少努力一點,因為我很聰明!
時間不斷的走過,國小、國中、高中、大學,每個階段,這個形容詞還是不斷出現,但現在的我已漸漸瞭解,聰明基本上只是一個配角,沒有了努力,聰明只能存活一小段時間,因為努力所得到的經歷,會追過聰明;而沒有努力的聰明,最終將逐漸消逝。
這篇似乎有點給他短,但也簡單道出一件事。
一萬小時定律是真的,但說難聽點,要不真也難。
唯有不斷的努力,才有辦法獲得任何你想要的,而所謂的聰明才智,雖幫你減少不少時間和氣力,但前提還是你曾努力過。
不要再給自己不夠聰明這個藉口去逃避許多事情。
「我沒有那麼聰明啦,所以我一定沒辦法勝任那個幹部職位。」
「我沒有別人那麼厲害啦,所以我申請一定不會上的,還是不要浪費時間去投了」
我相信每個人都曾對自己說過這些話。但為何不反過來想呢?
「我或許沒有別人聰明,但我至少去嘗試看看這個職位,這樣我得到的一定比別人更多!」
「我或許沒有別人有那麼多的經歷,但如果我連申請都沒跨出去,我豈不是永遠在這裡踏步?他們當初一定也是從零開始啊!」
這是我在二十歲出頭所了解的聰明和努力,我不清楚再過個十幾二十年會有什麼新的觀念轉變,但現在的我知道,唯有努力才有辦法成就一些事情,很多事情。
這篇似乎有點給他短,但也簡單道出一件事。
一萬小時定律是真的,但說難聽點,要不真也難。
唯有不斷的努力,才有辦法獲得任何你想要的,而所謂的聰明才智,雖幫你減少不少時間和氣力,但前提還是你曾努力過。
不要再給自己不夠聰明這個藉口去逃避許多事情。
「我沒有那麼聰明啦,所以我一定沒辦法勝任那個幹部職位。」
「我沒有別人那麼厲害啦,所以我申請一定不會上的,還是不要浪費時間去投了」
我相信每個人都曾對自己說過這些話。但為何不反過來想呢?
「我或許沒有別人聰明,但我至少去嘗試看看這個職位,這樣我得到的一定比別人更多!」
「我或許沒有別人有那麼多的經歷,但如果我連申請都沒跨出去,我豈不是永遠在這裡踏步?他們當初一定也是從零開始啊!」
這是我在二十歲出頭所了解的聰明和努力,我不清楚再過個十幾二十年會有什麼新的觀念轉變,但現在的我知道,唯有努力才有辦法成就一些事情,很多事情。
「交換學生」能帶給你什麼?
要怎麼去衡量這學期所得到的東西,我認為很難,很難。因為來到這裡,我得到的不只是修了幾門課,更多的是我所認識的人,我所遇到的事,我所感受到的物。因為有了這些,讓這趟交換,豐富多彩,也讓我的人生、我的思考,更加的淬化。
還記得剛來的時候,數十名來自台港澳的交換生,熱絡的結識彼此,一起出去玩,一起吃飯等,到後來各自成群,就和每個社會群體一樣,沒有好壞對錯,簡單反應出人是社會動物,如此而已。
不想作流水帳,總之剛來時,學校也很貼心的準備了一個小小的北京之旅,帶我們逛逛天安門、故宮、鳥巢等等。我跟大家都不錯,,﷽﷽﷽﷽﷽﷽﷽﷽﷽﷽﷽個人都有自己的故事,但當然也有比較好的朋友。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背景、故事、理想,﷽﷽﷽﷽﷽﷽﷽﷽﷽﷽﷽個人都有自己的故事,,和他們分享聊天時,是我覺得最有意義的時光之一,每當我和更多人交談時,瞭解別人時,也會更瞭解自己,自己的夢想,自己的想法,和他人有何異同,這讓我很感到興趣。
在北大很有趣,台灣只有五所大學有交換計劃,「台、政、清、交、東海」,前面四所是所謂的名校第一次﷽﷽﷽﷽﷽﷽﷽﷽第一次﷽﷽﷽﷽﷽﷽還覺略勝一籌,也興趣,,而東海是老字號。
還記得當時我很有感覺,寫了一篇「名校之所以為名校」。
名校確實有很多的好處,但非名校也絕對不阻擋你想成為什麼樣的人,如果你確實知道自己想往那走。面對這些名校生,我絲毫不覺得自己遜色,有時還覺略勝一籌,或許是我在AIESEC裡確實學到不少東西。
來到這裡有很多的第一次,第一次滑雪、第一次吃蠶蛹、第一次自己去旅行十幾天、第一次一天騎一百多公里腳踏車、第一次看雪山,還有好多好多的新體驗。
北大專業的教授、無敵準時的上課,分秒不差、不拘泥於課本教學、實證和時事的參雜,讓我受益不少。出外旅行也是滿滿收獲的來源,也不知道怎麼來著,一到外面有時我就愛瘋狂搭訕其他人,結識了來自各地、各國的人。在四川遇到曾在台灣工作的蘇格蘭人;在瑞典自來水公司的男子,給自己半年出來旅行;芬蘭來的女孩,一個人來旅行;在加拿大創業的阿峰,現在往西藏幫助藏民。還有好多的故事,是我從來沒有想過會遇到的。
交換學生的修課不多,相對的自由時間很多,讓我不斷的思考自己的未來。夢想、方向、中短期目標、現在我能做什麼,有的機會又是什麼?我有夢想、我有想完成的事情,再來交換之前,我有點迷惘,我想幫助很多人,但我不知道實際該怎麼做。開創社會企業、好像是那時候的唯一出路,但我知道我當時內心其實不和這個想法產生共鳴,一定還有其他路可以走,所以我放棄了在AIESEC當會長的機會,選擇了交換學生。
在某趟旅程中,我突然想通了,我現在唯一能做的就是找到一件事情去專精,什麼都會其實也代表什麼都不會,我得讓自己有某樣特長,我想想,我學了財務金融三年了,人們總對財金系想的很勢利,除了錢,好像還是錢。
沒錯,我曾經也這樣認為,我甚至認為為什麼那麼學生會迷惘自己的未來,因為我們未來的工作,對社會一點意義都沒有,我可以騙我自己,扮演好自己的角色,成為社會的輪軸,就是我的貢獻,畢竟現今社會還是需要金融,但這無疑是自欺欺人。我所做的事,就是把錢移來已去,然後我也賺很多錢,這好像不是我想要的,有錢很好,也很必要,但我總覺得應該可以再做得更多,更有貢獻ㄍ﷽﷽﷽﷽﷽﷽﷽﷽﷽﷽﷽﷽﷽﷽﷽﷽﷽﷽已去,然後我也賺很多錢。。
如今我想通了,金融或許可以不必那麼侷限,也許金融也可以用來幫助很多人(我可不是指在銀行融資放款ㄍ﷽﷽﷽﷽﷽﷽﷽﷽﷽﷽﷽﷽﷽﷽﷽﷽﷽﷽已去,然後我也賺很多錢。),我開始大量研究股市,畢竟這是我曾經做過的事,我在一個多月裡,看了近十本投資經典,也親身投入股市。我想試看看,也許我能在投資領域裡獲得一些成就,當有那天時,也許我可以成立專門幫助弱勢的投資基金,當然說這些都太早,夢想都你不去實踐時,都只是空想。我不知道未來會怎樣,也許我我不適合這條路,但我得先去嘗試我的想法,這是我從學生社團裡學到的事情。
在這裡也看到很多大陸和台灣的差異,記得也是旅程的路上,有感而發的寫出下面這篇文。
好像我一直都在外面玩,其實不是的,我做好了時間規劃這件事,利用老師出差和大陸三不五時的連假,安排旅行。平時則在寢室讀書、做我想做的事。
最後,其實這一切的一切都有關於人,也只關於人,的來﷽﷽﷽﷽﷽﷽﷽﷽﷽﷽﷽缺一不可,你物、文化、自然環境、經驗多年後,什麼記憶都不再清楚了,唯一留下的,是你在這裡認識的每一個人,和他們回憶才是最清晰的,最難忘的。如果我能給未來的交換生一些建議,那一定會是:
「跟所有你這趟認識的人,拍下一張照片」
其餘都不用,當你看著這個人時,所有回憶將會湧現的來﷽﷽﷽﷽﷽﷽﷽﷽﷽﷽﷽缺一不可,你物、文化、自然環境、經驗。
你要能瞭解,交換學生,不只是讓你來接受異地的教育,而是所有的經濟、政治、文化、科技、自然環境,五項缺一不可。如果你只想用功唸書,北京的圖書館也不會比較好念,不用特地跨洋過海的來外國的圖書館,你需要走出去看這個世界,看看自己和別人的異同,瞭解自己還缺少什麼,要加強什麼,這趟交換才會有意義。
希望你能找到自己想去體驗的國家(文化),走出去,不為其他,只求更瞭解自己。
等﷽﷽﷽﷽﷽﷽﷽﷽﷽﷽﷽﷽﷽的結識對方,到後來各自承辦都很熱絡
訂閱:
文章 (Atom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