上半年有幸到「香港、上海、北京」三個亞洲重要的城市,雖然在香港、上海只有待上數天,不甚瞭解,但還是有些感觸。
香港:
粵語是主要語言,且說英文有時比中文好,除了因為同學說的香港人不太喜歡大陸人外,香港人中文貌似也沒有很好,說中文當然是可以溝通,但有時字彙使用不同,需要英文輔助。
總體來說最國際化,其實用國際化這個詞有點虛無且廣義,但這裡確實有著最多外國人,多元性很夠。基本物價比其他三個地方都來的高,但免稅的香港,很多知名品牌在這都比台灣便宜,是個shopping的好地方。
土地面積很小,人口密度高到爆炸。幾乎看不到摩托車,我想這是讓城市看起來很整潔的重要因素。東方之珠的稱號當之無愧。
上海:
主要語言使用上海話,且上海人確實有著上海人的驕傲,有時跟他們說中文,也不想理你。穿睡衣上街也顯示他們很愛這地方,且也有意show出我在上海有房子的意思。
其實對這地方不知道該怎麼說,如果要以國際化來說,我會把他排在第二。
外灘很漂亮,萬國建築群,但高樓大廈就是高樓大廈,都市就是那個樣子,也許就差一點外觀設計而已。有趣的是,在上海情色行業的貌似很多,待在上海的日子,每天我在路上都會被問要不要叫小姐,也不知道是我長的比較有需求還是怎樣(攤手),總之皮條客也很大方的介紹他們有什麼服務,算是我覺得比較有趣的。
北京:
中國首都,是一個都市和文化流傳的衝擊地,在北京,還保存著很多的中華文化的遺跡、文物、自然景觀等。如紫禁城(大陸人的故宮)、長城、頤和園、圓明園等較有名景點。
在北京,熱鬧的區域很多,但各熱鬧區中即夾帶著文化保留、或落後區域,也是有趣的一點。 如下
(現代商業區)>(文化保留區)>(未開發區)>( 現代商業區)> (未開發區)> (文化保留區)>(現代商業區)> 未開發區)>(文化保留區)>( 現代商業區)
台北:
不是要唱衰自己,也不是外國的月亮比較圓,但對於國不國際化這件事來說,我個人認為確實不如香港、上海。而相較於北京,由於區域太過零散,不知從何比起好。
特意選了這四張圖,是想表示,其實都市外貌可以大同小異,街景雖然截然不同,但大廈還是大廈,每個城市裡,最大的差異不是硬體,而是軟體。
大陸(當然也不含香港)和台灣最大的差異,還是在人的素質。在台灣,我們沒有從小被灌輸很多意識形態,我們的思想自由,也比較有禮貌,有公民思維。但相對的,因為我們有時太過自由,產生了許多亂象。
以現在台灣的新聞為例,價值幾乎趨於零,每台都是社會新聞、娛樂追星、政黨批鬥。
不是我沒有良心,但每天看著不同人車禍了、被奸殺了、被家暴、誰爆乳搏版面、誰大罵誰等等,有什麼意義嗎?這些人或許應該被關心,但我不覺得這是新聞媒體主要該做的事情。
前幾天吃飯時,也不知道怎麼著,總之有轉到談論性節目,主持人不斷的引用網友和鄉民的話,來做吸睛的標題。(例-網友:XXX,應該拖去槍斃!)然後拿出PTT鄉民的黑底黃字推文。如>>>
讓我不經懷疑,現在新聞節目真的可以這麼鬆散嗎,什麼時候一個come from nowhere的網友,對於一個節目那麼重要,且這太容易去捏造了是吧?
馬克吐溫有句話很諷刺:「我從來不讓上學來耽誤我的學習」
而我現在想說:「我不想讓新聞媒體來阻礙我的資訊吸收」。
但光會批評也是毫無意義的,這邊有我平時會看的閱讀材料,我覺得比台灣大部份新聞有閱讀價值,希望你們也喜歡。
我上個暑假在上海兩個月,的確上海是個驕傲的城市,無論是城市風貌或是在那邊的人。
回覆刪除在上海招待我的大學生們都能侃侃而談屬於自己的夢想、未來及願景,中文英文上海話很自然地轉換著,談著屬於他們的城市與生活。
其實我很羨慕這樣的上海和上海人。
在國外,的確我可以很大聲的說我來自台灣,我是台灣人。
但和同齡(甚至比我小)的大學生們談論到時事、世界觀,我發現有些東西是真的無法比擬的,也許就是因為太過於自由了而變成放縱。
且只有新聞媒體的自由和放縱,該讓人們去想去做的事情,反而限制一堆,要說台灣自由嘛?的確蠻自由的。但我覺得台灣也有點鎖國,我們在沒走出去之前,對這世界完全不了解,我覺得是很可惜的事情。
刪除