但有人真正想過為什麼學校為什麼存在嗎?最早為什麼會有學校這個體系?意義又在那裡?
其實我也沒想過,直到這個TED演講。
講者說:現代學校建立在工業革命時,因為我們需要更多的技術工人,我們需要至少懂些科學,懂點基本原理的傢伙來工作。因為更多的工人代表,我可以付更少的工資,也代表每個人都是可以取代的,因為從小到大你課桌椅旁的同學,學的東西都跟你一樣。
你生病不能幹了? OK, 你同學可以幫你做你的工作。
原來我們那麼神聖的教育體制,只是要訓練可以做同一件事的工人!?
原來我們那麼神聖的教育體制,只是要訓練可以做同一件事的工人!?
所以最早的學校就產生在工業時代?當然不是,這個念頭閃過的第一秒,我就用長達數千年的中華文化私塾系統打破了,但本持著追根究底的精神,我還是Google了一下,結果是>>>英國在公元前五百多年就有學校了。
所以這影片的論點錯了? 不,我倒覺得不影響,或許最早的學校不是成立於工業時代,但我們現在的教育體系似乎也很符合講者邏輯。
影片最終是希望我們去思考,為什麼學校的存在,這對於我們或許真的是個好問題,我們都知道義務教育,也知道受教育的好處,但我們(好吧,至少是我)並不曾懷疑它為何存在。
PS: 我在想會不會只是個大型托兒所?
我想起有個人說過:
「在學校裡,兩百個人看同一本書,真是太笨了! 兩百個人可以看兩百本書!」
而這一切其實都不是很重要,任何的論點都源自於主觀意識的思想,沒有什麼東西是絕對客觀的,因為只要從你的腦袋想出來的東西,都是主觀意識,只是有時候集體主觀意識,就似乎變成客觀了。
我還蠻常翹課的,老實說即使在北大也是一樣,我認為參與課程的價值點在於,你有沒有辦法從中學習到任何知識、其他層面得到啓發、亦或人際關係的連結,當我覺得沒有時,我就會把這段時間用來做別的事情。
在台灣時,我還記得我曾問過我同學A一件事:「既然你來課堂都在睡覺或做別的事情,為什麼還要來?不是很浪費時間嗎,騎車過來也得花費油錢,不如在家或其他地方做點事。」
A回答:感覺來了比較心安。
當然每個人有自己的價值選擇,但相同的時間,運用在其他地方會不會更好?
如果我們做某件事情,只是出於某種不安全感,一種不存在的理由,好像有點太可惜了。
雖然不安全感激發了人類許多潛力、動力,但似乎不是這樣運用的,這種不安全感應該用在規劃更遠的未來,使可見的未來疑慮消失,而不是到某個地方坐著。
運用某行銷書籍論點:「人們為何不願意花費身上的錢去買你的產品?是因為他覺得手上的錢比你的產品值錢。」
下次,如果你覺得你的時間比待在某些課堂或其他事情上更有價值時,或許就該運用在其他地方了。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
如果你有任何想法,歡迎和大家分享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