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學裡,我「後悔」的事



數日沒發文了,其實前幾日有在著手「我人生的轉變」這篇文,但越寫越Detail,我自己都不太好意思了,於是先擺著。

今天因為早上斷電,網路也斷了,看點書後,躺在北大硬邦邦的床上,想著我從去年就在想的一件事情。好幾門我現在覺得很有用處的課,當初沒有好好去學。

我不是你爸媽派來教你好好唸書的寫手、更不受僱於補習班,但如果能從來,我想好好重新學統計、個體經濟學、總體經濟學、計量經濟。

話先說在前頭,這幾門課我分數都還蠻高的,但我想強調的是,是真的瞭解課本里的所有內容。不是我想怪罪,但這幾門課的老師教學都是有目共睹的怪異,實際如何我就不提了,免得整篇看起來像抱怨文。

由於老師上課方式特別,所以我基本上都沒再去這些課,但我還是會自己念,但如同大多數人一樣,我幾乎只念會考的東西,不考的一律忽略。這導致我縱使有不錯的成績,但其實我根本沒有辦法實際運用此科目的相關知識,畢竟我只是為了考試而念。

而導致我這樣做的,還有另外一個主要的原因,我花了大量的時間投入學生組織、社團。不是想說玩社團不好,相反的,我認為每個大學生都必須要去參與社團,辦個活動,體驗一下團隊合作。人生在倒帶一次,我也會選擇奮不顧身的投入到裡面,我在學生社團教我的事提過了。

但遺憾的是,我當時沒有足夠的心思去想到每門科目在未來可以帶給我的力量,它們對當時的我不是非常重要。

雖然說人生總是得面對很多取捨,但如果我們有能力的話,更應該做的是兼顧兩者。

其它課不說,我認為「統計」是每個人都必須要學會的基本知識,其中涵蓋的觀念,無論你在那個領域皆有很大的用處,因為你學到的是一種觀念,而不是某種專業知識,很後悔沒有學的很透徹,不過我在未來會補回來的。(人生不要只是空後悔,想辦法彌補)

這就像是Steve Jobs或Mr.JAMIE不斷提到的,大家都應該去學寫程式,因為它教你的另一種思維方式。這對我來說很心動,因為我認為如果只有某種思維方法,會大大限制住自己,所以我常常會把所有事情反過來想,這很好玩,你們可以試試。但我也還沒開始學寫程式,也許我後來有心得會在PO上。

總之,如果能再從來一次,我還是會全心投入我所愛的組織,但是兼顧每一門課。這老生常談,跟父母教你用功讀書一樣,你心想說:這道理誰不知道啊!

但後悔是過了某段時間才會後悔,而在那忙碌的當下,你永遠不會想那麼多,導致你有高的機率一定會看不清某些事情。

但希望有那些初上大學,或是你是大學新鮮人看到這篇文的話(雖然這年齡我不確定你們會不會上網看這些文章),但你們要記得,以前有一個笨蛋他後悔了!

一些「閱讀資料」分享



華爾街日報:世界時事、產業趨勢、各國金融動態、理財。

專案管理的生活思維:以專案管理的角度,剖析我們的人生,有不少職場經驗分享。

MR JAMIE: 關於創業、資訊產業、名人分享,許多令人省思的文章。

Inside硬塞的網路趨勢觀察:如名,不多做解釋。

TechOrange:和Inside很像,都是科技類型的報導,常常有許多新奇事物可以吸收。

商業周刊-專欄部落格

哈佛之後的人生:28歲當上外商總經理的哈佛畢業生。藉由自身經歷,給予年輕人啓發、和真實社會揭露。
(我認為以前的文章比較有收獲)

老總的兩岸手札:資深的銀行家,對於兩岸一些社會問題提出許多看法。

大師開講:從許多專家、名人、教授、諾貝爾獎得主等,許多國際事件的分析。

PanSci泛科學網:從科學角度探討許多事項,挺有趣。

Uncle Dre期刊:謎樣的男子,文章常常讓我笑到不行,作者十分有洞見,且以諷刺的意味寫出一些社會動態,我十分佩服,缺點是很久才發一篇文。


英文類:
TIME:國際新聞,各類研究等(生技醫學、環保、金融等很廣泛),我偶爾才看,因為頭條其實沒什麼再換,跟CNN很像。

Business Insider: 來自四面八方的研究報導,讀起來比TIME,CNN有趣許多,比較推這個。

Seth's Blog:Seth Godin(賽斯.高丁) 部落、紫牛的作者,裡頭有許多啓發思維的文章。

Ken Fisher:Forbes(富比士)的專欄作家,對於投資有興趣的朋友可以看看。

別想著「單向改變」任何人


我們很多時候都想改變身邊的人,例如你的情人、朋友、同學、團隊成員等,但事情通常都不work out。

為什麼呢?因為對他們來說,沒有迫切改變的需要。他們需要自己找到那個關鍵按鈕。(Key Button)

這個原因不言自明,可以解釋我們從小到大,聽過無數諄諄教誨,卻沒有在學校保持GPA4.0,社會上殺人放火還是有,而且沒有每個人都成為美國總統。

我們在學校聽老師講,你應該要這樣這樣,未來才會那樣那樣。然後在家聽父母講,逢年過節聽親戚講,再誇張點,走在路上遇到某鄰居也來說一番。 但通常我們也就聽聽就算,這種大道理,我幼稚園大班就聽過兩千六百遍了。We usually don't give a shit.

為什麼我們需要改變呢?我現在過得很好啊,LOL快要打上兩千分了,夜店小妞都認識我,上次上課好像是開學第一個禮拜,諸如此類,我們找不到改變的意義、動力,且意識不到需改變的地方。

有人說為了未來,我們應該花費時間充實自己,以便找到好的工作,但很多時候我們知道,即使拿著22k,我們也餓不死,更何況想只拿22k也有難度。

有些人追求夢想,完成許多事情,有些人則無所求,能平順度過一生就好。沒有對錯和好壞,但我認為,當這世界給予人類強大的思考能力,而不是其他生物時,我們應該可以找到自己的天賦,為這世界做得更多,讓世界變得更好。

回到主題,我們可以創造很多影響力,但別想著去改變任何人,我們沒辦法單向改變誰,只有人們想被改變時,改變才會發生。我們唯一能做的,就是讓自己具備影響的能力、知識,等待想改變的人來,給予協助。 

這種改變發生需要雙向進行,單向是行不通的。一個具備改變他人能力的人,也得遇到想改變的人; 一個想改變的人,遇不到有改變能力的人也是白搭。

哦?那我們能做什麼呢?

專注於你所做的事,俱備更多能力,且創造出改變的氛圍,
改變整個世界吧!

那些年,「學生社團」教我的事。


「唯有當你起身去付出,你才有辦法真正得到什麼,是我最深的體悟。」


近幾日有許多學生社團的事件。 各社團的新任選舉、傳承、大小活動,也有罷免事件發生。

很開心有機會看新任社團幹部候選人所寫的政見,聽聽現在學生會、AIESEC的近況,很多回憶都被勾起,想起前兩年十分投入學生社團裡的熱血生活。

我大一就加入了AIESEC這個青年組織,當初的情境是這樣的:
一個剛上大學的熱血青年,對於身旁事物充滿了許多的好奇,當然大學必修學分之一「社團」也不容錯過,我和幾個朋友在招生攤位晃來晃去,觀察著有趣的社團,還記得我填了中醫社、空手道、還有一直找不到的烹飪社,最後就是看到了AIESEC。

沒有什麼理由,純粹看到可以出國當志工,心裡想著:「YES!有個正當理由可以跟父母說要出國了!」殊不知後來將大學一半的時間都放在裡面,從此改變我的人生。

去聽了說明會,原來這個青年組織是因為二戰時,創辦人的朋友掛了,他開始在想為什麼戰爭發生,於是找了幾個青年一起討論,他們的結論是:

「因為各國不了解彼此文化,所以打仗」,


而組織願景是「世界和平和發展人類潛能」。

他們創造一個計劃,讓青年能到異國擔任志工、或是企業工作,去瞭解不同文化。他們相信當人們親自體驗異國文化後,能站在他人角度想,使文化差異,不再變成開戰原因,達到世界和平。

而永遠忘記不了的是,我進去那年的新生訓練營。
AIESEC很酷的一點是,他的大型會議,都是全英文進行,這對多數台灣學生都是一個難題,而對於高中不學無術的我,更是驚訝到極點。主持人流利的英文,讓我知道原來大學生是可以有很大差距的,不斷回答問題的與會者,更讓我瞭解自己的不足,那年我剛進大學兩個月。當晚我還打給我媽說:「太扯了啦!程度完全差太多了!」

當時我瞭解這個組織能帶給我很多尚未俱備的能力,於是我決定改變自己,至少成長到和台上的人一樣,於是旅程開始了。

我從一個小成員幹起,每樣事情對我來說都很新鮮,因為我知道,當我願意去挑戰我沒做過的事情,我一定可以從中學到許多。幾乎每個專案都可以看到我,從活動籌備會主席、到某系做簡報介紹社團,大小鳥事我都爭取。次年,我參選了外部關係管理部門的副會長(部長),也擔任了我校的社長(會長是他校學生)。

還是小成員時,為了活動的贊助打Cold Call,在鏡子面前不斷練習。每一場的簡報,我都要練到自己滿意為止,要鋪那些梗,是否簡潔清楚,那個點聽眾會笑,都在掌握裡。
小到舉辦社遊來說,路線的安排,多久要休息一次,須準備什麼遊戲,帶什麼行李,每個地區的機車行,我都先查好,怕危險發生。大到幾十萬的專案,從講師提早到時派誰去拉勒、流程設計、拍照角度,一切能想到的零碎小事,都確保不發生錯誤。

接著進入第二年了。這年,我變成了一個領導者,我有了我的部門,我的成員,我開始在想,是該來個大轉變了,我不能再想一個小成員一樣,只顧著自己做很多事情,去學習東西,現在的我,應該是讓這些事情,發生在我每個成員裡。

從擁有某種技術的技工,轉變成規劃能力、領導能力、說服能力、組織文化塑造能力的工頭,我又學到了另一個層面的事物。

要說比較難比較累嗎,好像也是,因為你關心的,不再只有自己的能力,而是整個部門的人的總和能力,你要怎麼讓他們也學到跟你一樣的東西,甚至超越你,得花許多的心思。還記得那時候的我,看了好多領導、思考的書,每當我讀到一個不錯的做法,我就在我部門試驗,得到了很多有趣的結果。

學生社團兩年的光陰,體驗了好多課本、教堂沒有的東西。結交了許多共患難的夥伴,這些東西是多少錢都換不到的,我很慶幸能經歷過這些。


總結一下,你能從學生社團獲得的東西。
  • 規劃能力:年度計劃、專案執行的甘特圖、預算。
  • 執行能力:說得到也要做的能力,可以用KPI(Key Performance Indicator) 、MOS( Major of Success)衡量、用PA(Performance Assessment)督促。
  • 團隊合作:有沒有辦法除了自己好,別人也很好,與他人共力創造價值的能力。
  • 危機處理能力:總有許多不同事件發生,經驗多了,反應自然也快了。
  • 簡報能力:清楚表達、確切要點、舞台魅力。
  • 領導能力:組織文化塑造、說服力、一種令人感到安心的能力。
結識一群好夥伴,無價。
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

噢對了,AIESEC自1948年成立至今已有60多年的歷史,培育了近1,000,000名優秀國際領導者,其中包含前美國總統克林頓、前日本首相小泉純一郎、前聯合國祕書長安南、瑞士銀行執行長Peter Wuffli等許多國際領導者皆曾為AIESEC的會員。目前,AIESEC 世界總會位於荷蘭鹿特丹,由來自世界各地的青年所組成,領導著全球113個國家與區域,從上到下有完整的組織結構及溝通平台。



「旅行」的秘密




從上海回來的第二天,我開始回想前兩個禮拜在江蘇、上海的旅程。
上次是西部,這次是東部,算了算,我待在北京的時間,只有目前學期的一半之多。

出外太久,似乎有點疲憊了,總覺得能一次出來半年一年的人有點厲害。
但今天想講的不是這個。

不斷旅行,不斷認識不同的人,不斷看著各風格的景觀,而唯一留下的,是回憶
是關於人的回憶,在每趟旅程裡,和不同人互動的回憶。

每一次旅行,都可以感覺到自己有所成長,好像變得更不一樣了,但我一直不知道是為什麼,而就在今天,似乎開竅一般,我想我知道了原因。
一切都有關於,

生命的多樣性

當你看了許多不同的人以後,你發現了生命多了許多可能,人生不再只有那一條路,或幾條路。
而對於未來,不再那麼迷惘了,因為你知道,或許自己沒讀個碩士、我沒去實習,都可以擁有一個美好的生活。完全都看你怎麼想。

成功不是只有一條路,也不是只有成功,才是人類該走的路。

你要怎樣定義你的生活,你內心深處到底想要的是什麼,你必須很誠實地面對自己,不斷的掏,就像坐著時光機似的,到了多年前,某個事件、某段童年、某份感情,你總能找到那樣事物,來代表現在的自己。 或許是因為家境不好,看著父母每月要辛苦還負債,也許是從小被人欺負,所以立志要變成堅強有聲望的人等等(以上連續劇劇情),又或者你看到了你很想幫助的某族群,深深覺得自己相對來說很幸福,而致力幫助他們。

但唯有你真實面對自己,你才能找到自己的真正的夢想,你才有辦法確信那是不是你想要的,而不是跟隨著別人的夢走。我認為現在的人大部份都有個通病,就是夢一定要大,創業好像才是厲害的人,當僱員就很弱,或是夢想就是要幫助很多人,那才叫有意義的夢,

Wrong!  唯有能反映真實自己的夢,才有辦法走得遠,才不會在路上迷惘很久。

為什麼只有遠大的夢才是夢呢,為什麼要拿自己的夢跟他人比較呢?
別忘了古語有言:人比人,氣死人。

當然我自己也還在往這個方向努力,盡量不受他人影響,往自己的方向前進,雖然我還是個大學生,但那又如何?學生身份從來就不應該是我們做不到某件事的藉口,學生身份應該是一種優勢、一種助力,就讓我們徹底改變自己,走向代表自己的夢想吧!


而 沒有人可以逼迫你放棄夢想,夢想從來就是自己放棄的,也提到了一些可能性,為什麼不是試試呢?

以下附上

五月天阿信李宗盛他們的可能性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