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起來寫「人生政見」吧!

升大二的時候,因為要選社團幹部,第一次接觸寫政見這件事,但直到近幾個月,才想到應該用在人生規劃上。

時隨境遷,方法可能有些許差異,但我想邏輯架構是不變的。




整體架構,說穿了就是必須有邏輯的上層包覆下層,從

1.願景:你想達成什麼?

2.重點範疇:你要專注在什麼上,才能達到你的願景?

3.戰略:你運用何種策略,在你的重點範疇上,以達成你的願景?

4.戰術:你的戰略下,有什麼戰術,來完成你的重點範疇,以達成你的願景?

5.行動步驟:你日常做什麼事物,來執行你的戰略下的戰術,同時專注在重點範疇,以達成你的願景?

當初我們用來規劃部門、組織上,但我想同理可以運用在人生上,這政見其實就像是營運計劃書。翻成中文有點饒口,但簡單來說,你必須把每層的事物,有邏輯的串聯在一起,以達成你想完成的事情。所以你可以不斷的看到,願景!願景!願景!

所以首要之事,是花時間想想,「我期待的人生是什麼樣子?」
因為經過那麼多和朋友討論未來這件事,我們通常都只會問「你未來要做什麼?」而這個問題其實只專注於一點,「工作」。

我們可以發現,在上述的架構之下,我們過度關注在「2.重點範疇」,而不是「1.願景」。因為工作只是人生的一小部分,只是你的重點範疇之一,更甚至只是「3.戰略」之一。我們花太多時間去想,我要做什麼「工作」,而不是去想,「我期待的人生是什麼樣子?」

我認為這是之所以我們常常迷惘的原因之一,因為如果你沒有「願景」,你要「重點範疇」幹嘛? 

一起來寫人生政見吧!

關於「過程比結果重要」這件事

先討論「過程比結果重要」代表什麼意思。

可以翻譯為 ,重要性:過程 > 結果。

同理,重要性:呼吸>飲水>吃東西>睡覺。

但喝水不重要嗎? 吃東西不重要嗎?

上述都是人類生存的必須條件,都很重要,只是某樣因素重要性大於前一項。

而我們常說過程會比結果重要,是因為我們假定「過程」是可以控制的,而「結果」不行。當然我們可以繼續定義「過程」「結果」各是什麼,然後陸續牽連萬物,搞的很複雜,所以省略。

而這句話通常用來安慰人,所以肯定是因為當時得到「非預期的結果」。

「非預期的結果」是在一段時間點,我們做一個評價,因時間內有許多不可抗力因素,導致結果跟我們預期的不一樣。

因為「過程」,是相對可以控制的,所以當我們在「過程」中,考慮了所有因素,去努力達成「結果」,但還是事與願違,我們也不該失去信心,因為「結果」是包含了運氣的成分存在。    (當然也不是說,「過程」就沒有運氣成分,)

總歸一句話,其實就是「盡人事、聽天命」。

如果我們做了自身理解範圍內,可以進行的所有手段,而結果還是不如預期,那就只好安慰別人或自己說:「過程比結果重要」。

(上述結論立基於,「我們做了自身理解範圍內,可以進行的所有手段」。也就是說,當我們看到「非預期的結果時」,要去反省自身時,找不到任何因素,已經努力到不能努力時,才有資格說這句話)

>>>>在非常嚴格的標準下,要完成這件事幾乎不太可能,而如果以人性化的標準時....那應該OK啦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