(此文僅以本人在東海大學之經驗分享,如需套用至他校,請自行評估)
交換學生計劃:
首先我想先簡介一下這交換生的計劃是如何產生的,別以為不重要,這可是準備資料及面試的精華所在呢!
其實就是兩校簽訂契約,約定兩校學生每學期有固定名額可以交換至對方學校,到不同文化學習。 從這點可以得知兩件事。
1.申請上的機率其實非常高,當你是A學校所推薦的學生,B學校基本上不可能不接受。因為這可能破壞了他們簽訂的合約,讓A校有點尷尬。
2.所以當你是A學校的老師時,你就必須嚴慎審核面試者,不能丟A校的臉。而既然是交換計劃,我要挑選的學生,最好能有國際經驗,沒有也沒關係(這將會成為你的第一次),但在準備資料,面試裡能提到樂於體驗不同文化之學習者,則大大加分。
(意思是,相較於多元文化體驗,我可能比較不希望面試者說,我過去會每天待在圖書館看書看到天荒地老)
其實就是兩校簽訂契約,約定兩校學生每學期有固定名額可以交換至對方學校,到不同文化學習。 從這點可以得知兩件事。
1.申請上的機率其實非常高,當你是A學校所推薦的學生,B學校基本上不可能不接受。因為這可能破壞了他們簽訂的合約,讓A校有點尷尬。
2.所以當你是A學校的老師時,你就必須嚴慎審核面試者,不能丟A校的臉。而既然是交換計劃,我要挑選的學生,最好能有國際經驗,沒有也沒關係(這將會成為你的第一次),但在準備資料,面試裡能提到樂於體驗不同文化之學習者,則大大加分。
(意思是,相較於多元文化體驗,我可能比較不希望面試者說,我過去會每天待在圖書館看書看到天荒地老)
所以從申請成功的機率開始講,這大概是申請者最關心的一件事,那我現在就當場跟你說,當A學校願意推薦你至B校,基本上一定會上!這時你又會問我說,什麼叫做基本上,那我只好跟你說,在我所得到的資訊來看,這交換計劃千百年只有一個人沒有上,別問我他是誰,我也從他人口中聽來的,而在我這屆的申請情況上,每個人都上了。這時你又說,哈哈原來交換學生不過這樣而已,那我也只能說:哈哈 真的也是只有這樣啦 ㄎ 。(誤)
每個人都上了,是指每個人確實依照所選填之志願(可能是四到五個),到了某間學校交換,所以你要擔心的是,你是不是能上自己的第一志願?
(每間學校開放五個名額)
(每間學校開放五個名額)
拿我當例子:我當初選排序的志願是
1.復旦大學
2.浙江大學
3.南京大學
4.廈門大學
總之在當時,本校所提供之二十多所中國大學裡,最好應該就屬復旦大學(商科),所以在申請的三十多位學生中,每個人幾乎都把復旦當第一志願,你現在的工作就是要和其他學生爭奪這五個名額,看你是想交換到中國的台大,還是中國的稻江科技暨管理學院(以此資料為例),而小弟在面試後很幸運的接到國際教育處的電話,提供至北京大學的交換機會(申請表上無法選填),而今天我才會在此打這消磨我時間的指南。
到此你可能覺得我天賦異稟,成績有101大樓那麼高,還是不加頭有30cm,或我送了三萬兩黃金至國教處後門署名XXX,其實我成績並沒有可以好到打敗其他書卷獎的同學(我排名大概只有前20~25%,有一學期我到了50%,這跟前1%的神人比,我應該挖個直達地核的洞了),但我還是申請上了,這多歸功於我在懞懂無知的大一時,加入了這充滿人生意義且有趣好玩的學生組織AIESEC,大二時當任社長及部門副會長,幹了不少事情,稍稍掩蓋了我成績普通的這件事。
所以其實成績並不只是唯一考量,在進一步說,成績甚至不是最主要的評分標準。我不是指成績比重不高,而是評分過程很看你所準備的資料,和你在面試的表現。而面試這東西又是很不科學的,即使你成績爛的透頂,但你面試時講的聲淚俱下,好像你沒去成就會死一樣,使得面試官都哭的稀哩嘩拉,在最後評分的時候,雖然你成績很爛(ex:成績佔70%,面試佔30%),但他有可能回想起他不經落下之男兒淚,而讓一個成績比你好的人當替死鬼。
別怕自己成績有多差吧!拿出你二十多年來的所有成果,全部 Show出來給學校看,他們會知道你其實是很牛的。
別怕自己成績有多差吧!拿出你二十多年來的所有成果,全部 Show出來給學校看,他們會知道你其實是很牛的。